Contents

非洲戰火再起—蘇丹內戰

Contents

本月15日,蘇丹政府軍與快速支援部隊(RSF)雙方在首都喀土穆國際機場爆發交火,快速支援部隊突襲蘇丹政府軍多處軍事基地,目前戰火已從喀土穆擴散至全國各地,蘇丹已經陷入內戰。

蘇丹自從2019年政變以來,蘇丹軍隊領袖布爾漢中將與快速支援部隊(RSF)指揮官達加洛便掌握著國家政權,分別擔任蘇丹主權委員會的主席與副主席,但雙方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皆存在利益摩擦。

快速支援部隊(RSF)原先是一支半獨立於政府的準軍事部隊,在人員、裝備上都與政府軍相差不遠,在蘇丹中有一定的影響力,但快速支援部隊即將併入政府軍體系,也就意味著達加洛掌握的權勢將大不如前,因此目前還保有實力的達加洛決定放手一搏,踏上一條爭奪政權的血腥之路。

有些謠言指稱蘇丹內戰是外國勢力介入引發的,但觀察戰爭爆發的脈絡,並不能與國外找到直接或間接的聯繫,國家內統治階層的利益與權力紛爭應該才是戰爭爆發的主因。

蘇丹內戰是繼俄烏戰爭後又一個打破冷戰後和平局面的衝突,儘管非洲大陸戰火一直以來從未停歇,但像蘇丹這般的非洲大國全面性內戰還是屈指可數,面對這種級別的衝突,我們必須謹慎再謹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國內戰火也可以引發區域戰爭,區域衝突則會帶來世界大戰,稍有不慎,蘇丹就不會是多數人認為的非洲大陸某塊未開化地區了,而是壓垮全球關係緊張程度的最後一根稻草。

/news/2023-04-22/Sudan_Civil_War.png
手持槍枝的非洲黑人

蘇丹現代編年表

南北蘇丹戰爭時期

1955第一次蘇丹內戰(北vs南,北部英埃蘇丹、利比亞、蘇聯、埃及支持;南部肯亞、剛果、衣索比亞、以色列支持) -> 1956獨立 -> 1969尼邁爾上校政變奪權 -> 1972第一次蘇丹內戰結束 -> 1983第二次蘇丹戰爭(北vs南,北剛果、烏干達叛軍、利比亞、伊拉克、伊朗、白俄羅斯、中國支持;南衣索比亞、厄利垂亞、烏干達、以色列支持) -> 1985達哈卜將軍政變,成立過渡軍事委員會 -> 1986大選,馬赫迪勝選 -> 1989巴席爾政變,蘇丹進入獨裁統治時期 -> 2005第二次蘇丹內戰結束 -> 2011南蘇丹獨立公投通過,成功獨立 ->

註:巴席爾同時也成立快速支援部隊(RSF),作為一隻準軍事民兵部隊,對政府擁有一定的獨立性

蘇丹內部紛亂時期

2017美國川普政府與蘇丹關係破冰 -> 2019蘇丹經濟嚴重崩潰,國家爆發大規模抗議,國防部長伊本·奧夫與RSF發動政變,原有軍方勢力成立過渡軍事委員會(後設立蘇丹主權委員會為最高政府機構,由五名過渡軍事委員與一名文官組成),布爾漢中將擔任主席,實際掌權,快速支援部隊指揮官達加洛擔任副主席 -> 2021布爾漢發動小規模政變(可能是因為2022年後過渡時期即將結束,蘇丹將正式進入民選制度,而布爾漢希望繼續掌權)逮捕文人總理哈姆杜克,最終雙方和解,哈姆杜克重新成為過渡政府總理 -> 2023/4/15蘇丹政府軍與RSF在機場爆發衝突,最終擴散到全國,也就是布爾漢與達加洛之間的戰爭正式打響。


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