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匈牙利與土耳其批准芬蘭加入北約

Contents

在匈牙利於三月27日批准芬蘭成為北約會員國後,土耳其國會也緊接著在三月31日通過此案,北約迎來第三十一個成員國、第七個波羅地海周邊國家。

芬蘭與瑞典於去年因為俄烏戰爭而申請加入北約。但由於這兩個北歐國家持續接納被土耳其認定為恐怖份子的庫德族武裝團體,安卡拉當局因此強硬拒絕通過這兩國的入會申請,近日土匈兩國軟化了對芬蘭的態度,但對瑞典的態度還尚未改變。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不斷要求瑞典停止庇護並引渡庫德恐怖分子,瑞典則是一如既往地拒絕,明確表示這不會發生。

土耳其與匈牙利由於地緣因素一直是北約中不那麼「西方」的國家,尤其是在俄烏戰爭中不如歐美一般堅守支持烏克蘭的立場並擔任著和事佬的角色的土耳其,身處於北約與俄羅斯中間緩衝地帶的土匈兩國,明哲保身自然成為了首要任務,因此在政策上既不能過於偏向歐美,又要顧及身為北約的責任,如何保持平衡不走向下一個烏克蘭便成了領導人的重要考驗。

話雖如此,但處於兩大強權交界也為土匈帶來許多利益,能夠依靠「北約重要戰略地位」不甩歐美政策走向,能夠在俄烏戰爭中持續與俄羅斯保持經濟往來,不至於陷入嚴重的通膨與能源危機,因此雖然歐美對兩國的許多決定不滿卻不敢多言,畢竟若丟掉這兩座前線基地,不僅在對俄包圍的態勢上會出現空缺,俄羅斯也有機會翻轉目前的守勢,將冷戰後的歐洲局勢進一步改寫。

在年初的土耳其-敘利亞地震中,從各國的援助與報導差異也可以發現一些端倪,西方對於土耳其的關注幾乎佔了全部的版面—當然,兩國的傷亡人數差異也會影響,但從「人道」層面考量的話,這個差距有點過於懸殊了—援助也是同理,北約與歐盟甚至不願撤銷對於敘利亞的制裁,而土耳其的重要性則為他爭取到了雙方的大量物資。各國面對災難的態度,實際上並不是由「人道」決定的,政治立場往往才是政策的驅動主力。

回到這次的芬蘭加入北約,我認為並不會發生如外界擔憂的俄羅斯軍事干涉,因為光是土耳其與匈牙利的批准就已經說明了這項決定背後也有著俄羅斯的默許,倘若芬蘭的地位如同烏克蘭一般重要,那目前立場上較為親俄的土耳其與匈牙利當局是絕不會同意的。不過瑞典的加入就還要取決於各國的外交斡旋了,但,庫德恐怖組織並不是一個小問題,埃爾多安是不會在這方面妥協的。